中国青年网信阳7月23日电(通讯员 陈雨婷)“唱的那个巴山滋儿滋儿的痒,唱的那个清江也弯儿弯儿乐……”清脆优美的土家族民歌《直尕思得》缓缓响起,恩施女儿城的特色演出也拉开帷幕。身着民族服饰的土家阿妹排成整齐的队伍出场,跟随节奏双手摆动,做出各色舞蹈动作。红色衣裙上下翻飞,热情奔放。
7月5日至7月7日,露全乳开襟t恤网“艺”起同行,共筑民族复兴梦文艺志愿服务队前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实践。
走进恩施女儿城,品味土家民族风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文艺志愿服务队一行人来到土家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当众人进入博物馆时,立刻被馆内的布置所吸引,巨大的木质结构和鲜艳的彩绘墙壁展示了土家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土家文化展厅内陈列着许多土家族的传统艺术品,如木雕、绣品、剪纸等。这些艺术品不仅精美绝伦,还反映了土家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土家女儿手工织出的西兰卡普最夺人眼球。讲解员告诉众人,“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是一种土家锦,也是中国五大织锦之一”,丰富饱满的纹样和鲜明热烈的色彩,书写着勤劳智慧的土家族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挑花棒在土家阿妹手中灵巧的上下翻飞,到了文艺志愿服务队队员们手里便不再“听话”。或是几根纱线缠在一起,或是织锦密度不均……“织造西兰卡普,不仅需要灵巧的双手,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呢。”土家阿妹笑道。
实践团走在恩施女儿城的街道上,能见到许多外地游客身穿土家族传统服饰拍照,这也是恩施女儿城景区的一大特色项目。文艺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主动上前采访,询问游客对这一项目的感受,其中一位游客侃侃而谈:“穿着民族服饰拍照是一种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穿上它可以更好地展现民族的传统文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同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深入芭蕉福利院,喜看民族夕阳情
此外,实践队员还乘车到达恩施市侗族乡芭蕉福利院,为福利院的老年朋友们送去了一场绘声绘色的文艺表演。
文艺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尚未到达,福利院的少数民族老人们便已坐在院子里等候。“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力量是钢”表演由一首《团结就是力量》拉开序幕,老人们跟随音乐节拍一起鼓掌,一同合唱。情到深处,更是积极参与进来,接过话筒演唱《东方红》《北京的金山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活动接近结尾,一首《武汉铁院之歌》将气氛带到了高潮,活动现场充满欢声笑语,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你们年轻人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造福百姓!”芭蕉福利院老人深情说道。红色歌曲勾起了芭蕉福利院少数民族老人的遥远回忆,往昔岁月峥嵘,老人们回望起红色年代的艰辛故事,那段充满坚持与奋斗的历程使在场志愿者无不为之动容。
活动接近尾声,实践队员们也不忘向福利院老人们强调防诈知识,“诈骗手段万万千,捂紧钱袋不沾边”,“给钱不要,要钱不给”,简单易懂的话语时刻提醒老人们防范诈骗。文艺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更是进行角色扮演,为老人们上演了一出生动的反诈案例情景剧。
走访各家留守童,民族一家助和谐
在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存在着这样一类群体——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缺乏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常常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因此,这些孩子在学习上也面临许多困难。
文艺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来到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家中,发挥所学知识为孩子们讲解现代高铁知识。“哥哥姐姐,高铁真的那么快吗?我想坐高铁去看爸爸妈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学习用品交到孩子们手中,实践队员为这些坚强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留下嘱托:“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走出大山为爸爸妈妈分忧解难!”除此之外,队员们还与孩子们一起观看了民族团结主旋律电影《红河谷》,汉藏民族儿女的抗战热情和动人爱情使孩子们和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实践成员表示已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与心中,共筑民族复兴梦在他们每一位成员的心中。(实习生 吴一鸣解梦雨)
详情链接:
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app_version=%28null%29&uid=7716583&scid=1566611&time=1691319528&signature=wkzYx0ngZLqblOM65PN7LZwARseeZLo1E3GQoepJDX9dv8AB2W&phone_code=f84a5051f6c1eed5ec36ad949170933c&sign=977ac18a0cf2f40b2d7d74698c8b0b05#